8.8号落地加拿大,转眼已经一个月了,笑笑也在这边上小学一周了,记录几笔感受吧。
笑笑上的小学是这边一所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老牌公立,和国内一样,也是学区制,只要你持有本地的工作签证,在学区范围内租房或者买房,就可以入学就读。学校一共6个年级,一个年级基本2-3个班,一个班最多20个人,这个是多伦多教育局的规定。某些年级会出现混班的现象,一个班里既有1年级,也有2年级,通常这种情况是由于一个班学生数量严重不足,凑不成一个班,为了不浪费师资资源,所以就2个年级混成一个班。第一天送笑笑上学的时候,我就注意到有「Grade 1/ Grade 2」的班牌,这种情况就说明这个班是混班的。这种现象在加拿大的公立小学里很常见,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二大但人口只有四千万的国家,地广人稀的特点也突出地反映在了教育上。
每个年级在新的一年都是重新分班的,这里班主任不跟班去新的年级,也就是说,一年级的老师只带一年级,二年级的老师只带二年级,娃娃们每一年都要面对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。这里不太喜欢孩子们形成“小团体”,有时候老师在新年级分班的时候可能还会“故意”把玩得特别近的孩子分到两个不同的班,很考验孩子的适应能力。
开学一周笑笑的基本作息是8:45上学,3:20放学,中间有吃早茶(morning tea)和午餐(lunch)的时间,全天基本是“玩”过来的,她上过数学、音乐和体育课,其他时间都是户外活动和自由玩耍。
数学是20以内的加减法,这是国内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,对于在国内被严格训练过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娃娃们来说,这点难度简直就是super easy模式了,笑笑说她几分钟就写完了全部的算式题,但班级里的很多本地孩子是第一次学,有好些口算题做不出来,这也算是国内外教育进度的极大差异吧。
通过放学后和笑笑的聊天,我感觉在加拿大,「游戏」理念贯穿在所有课程老师的教学实施当中,不过是音乐课还是体育课,老师无一例外都是通过2-3个有趣的游戏,在玩中实施教学内容的,听下来,「二年级」和「幼儿园」差不多😂,娃肯定是开心快乐的,不过作为中国家长,你当然会忍不住想,这一天天的感觉啥也没学到啥啊~
得益于这种轻松的氛围,笑笑第一周适应得不错,她基本听得懂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们之间的谈话,但输出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,她能用简单的话回应同学,也认识了很多朋友,但复杂一点的对话,她还不敢说和会说,慢慢来,娃娃已经做得很好了。之前我们难免焦虑,新的国家、新的环境、新的语言,她会不会完全不愿意去上学,目前感受下来还好,当然后面肯定还有起伏和挫折,无论如何我们会陪着她一起度过。这边的公立小学会给非本土的孩子提供免费的ESL课程,类似于1对1的英语补习课,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纯英语的环境,笑笑的班主任已经告诉我们,笑笑是肯定能参加学校的ESL课程的,学校大概会在9月底通知我们具体的上课时间,相信也会对她突破语言关有所帮助吧。
说了这么多,目前唯一想吐槽的一点就是,这边的公立小学不包孩子的中餐,需要自己做好带去学校,每天早上6:30爬起来做饭太费妈了啊啊啊啊啊啊啊!这一点还是国内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