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归档:raywill

轮子必须是圆的吗?

早晨五点,照例被楼下的垃圾车吵醒,加之夏热,就再也很难深度入眠了。脑袋里就想点什么吧,也许能催眠。自己跟自己对话:

轮子为什么是圆的?

轮子必须是圆的吗?

什么时候可以不圆呢?

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呢?假设不圆会怎样呢?

轮子圆很大一个目的应该是为了避免颠簸吧?如果是方轮子,就得忽上忽下颠了。

你说得好像有点道理,这是决定轮子圆的本质:需求决定的。

对!不光轮子圆这个现象,路是平的,也是跟这个目的配套吧?如果路不平,圆轮子也并没什么卵用,减速杠大家想必都体验过。

所以还可以推论,路面如果是某种有规律的崎岖,我们还可以专门发明一种配套的歪轮子和他配套,滚起来正好和崎岖地面抵消,坐在上面的人不会感到任何崎岖?

哈哈,我能脑补出那样的地面和轮子!

另外,思考到这个程度,可以发现,很多时候轮子并不需要是圆的,想象一个瘪轮胎,任何一个时间点它都不圆,但骑在上面并没有什么颠簸。或者想象一个方轮子在沙地上滚,也并没有那么方的感觉。

哈!很受启发!更极端的,轮子成了任意形状,地面变成了水,这样的轮子在水里滚,绝对不颠簸!顺便,这时候倒是圆轮子没有任何优势了,根本拨不动水!

想得真够远的,接着睡吧,才五点半呢。

哎,还是睡不沉?

滔天大水堪比98

下面两幅图是张家咀水库泄洪前后。

昨夜水库库容到境界水位,为防止溃坝下游多个沿河村镇紧急疏散。田畈村大部分低势人家都转移到了曾经的小学,父亲昨夜在叔叔家住,育舅小舅们都转移到了姥姥住处,皆地势高处。

今日和父亲视频通话,家门前的庄稼都绿油油安然无恙,幸甚。

Japan 2016 Travel Plan

关西机场到难波,JR, 南海电车时刻表, 南海なんば駅

Kansai Apt to Namba Station

Kansai Apt to Namba Station

从Nambo火车站出来到大阪难波花园酒店(Osaka Floral Inn Namba)

Namba-To-Hotel

Namba-To-Hotel

 

因為要搭乘JR從大阪到京都的話,總共有三種列車,分別是:新快速、快速、普通這三種
新快速總時間約30分鐘內即可抵達京都、快速則是35~45分鐘內抵達京都、普通則是45~60分鐘不等…
下圖中,可以看到 普通白O 1~7 9:32 ,這個意思是指 普通列車,請於白色O 1~7 上車,9:32發車
快速黃↑ 3~10 9:40 ,這個意思是指 快速列車,請於黃色↑ 3~10 上車,9:40發車

Train-Kansai

Train-Kansai

 

JR Pass

JR PASS 有针对关西地区的交通券,名为关西铁路周游券(JR-WEST RAIL PASS)。

京都、大阪、神户、奈良及姬路地区,依据您购买天数自由乘坐JR西日本的普通列车(也同时适用快速、新快速列车)的自由席位。可搭乘关空特急列车“HARUKA”的普通车的自由席位。
小贴士:本券不适用于新干线、市营地铁、巴士、私铁及岚山嵯峨野小火車的乘坐。

周游券除了适用于JR铁路,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辅助的其他JR交通:包括JR巴士公司的公交车(含部分高速公路),以及JR轮渡公司的一部分渡船。

 

京都站到了之后,转地铁乌丸线,三站就到

京都-住宿处

京都-住宿处

住宿的地方,用Google搜索下面的名字就能找到:

Japan Nakagyou-ku Umetada-cho 20-1 #602

20-1 Umetadachō

Nakagyō-ku, Kyōto-shi, Kyōto-fu 604-8136

Japan

从乌丸御池(Karasumaoike)地铁站出来,路线如下:

京都乌丸御池出来后到住处

京都乌丸御池出来后到住处

具体地,从乌丸御池5号口出:

乌丸御池5号口出来

乌丸御池5号口出来

从京都到东京:

新干线车次共有三个速度级别的火车运行:「希望号Nozomi」、「光号Hikari」、「回音号Kodama」
希望号Nozomi:坐希望号列车从东京到京都需要大约140分钟。
光速号Hikar:坐光速号列车要160分钟。
回音号Kodama:乘回声号列车则需要大约4小时。

从东京到京都的普通单程票价是12,710日元,所有车座位不预留。在回声号或者光速号列车上座位预留,票价13,200日元。希望号列车票价在13,500日元左右座位预留。

 

京都乘坐点:京都站(Kyoto Station);
东京乘坐点:东京站(Tokyo Station)

东京站出站后如何抵达宾馆

东京站出站后如何抵达宾馆

近期记事

其一,monkey 接了一个用户体验研究的翻译,和另外两个女生合作,她负责这本大部头中的四章。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,不完成不罢休,大约一天四五页的样子。

其二,要去做一段时间的测试,新角度,新体验,很不错。不过,符风的经验是,如果边做测试边还有修bug做需求,会失败。需要事先跟领导沟通明确。

其三,A公司的估值又涨了,前景可期。

其四,北京春天在四月来临,难得连续一两个月的好天气。只不过,漫天杨絮有些恼人,罢了。

Yang_Translating

快速原型技术

一种基于标签解析的快速原型前端框架:

./skel index.html

 

方案1:静态解析

 

index.html的内容为:

 

<div>

   <h1>标题</h1>

   <banner title=“顶端banner” theme=“c” fixed=“bottom”>

      <icon type=“home” />

   </banner>

</div>

 

解析器遇到banner、icon等不认识的内容时,自动调用banner parser, icon parser来生成对应内容。

本方案和JSX差不多是相同的方案了。有一定难度。更多内容可参考 https://facebook.github.io/jsx/

 

方案2:动态解析

 

index.html的内容为

<div>

  {template banner title=“顶端banner” theme=“c” fixed=“bottom”}

<div>

 

本方案比较呆板简单,和w7用的方案类似。可配置程度低。但很简单。可以基于php实现动态编程,动态展开模板内容。

 

 

 

支付宝第三方平台 Slogan

各位Hackthon的组长,感谢大家贡献了你们最棒的idea给比赛。我看到有些团队已经有同学了,有些团队还在等待小伙伴的加入。明天中午1点半,黄龙国际3楼及北京、成都、上海三个分会场,会举办平台产品技术部的Open Day“ T Talk”,鲁肃和鲁肃的D会和大家分享技术的主题和颁发1月份的平台月度之星。每次这样的活动都有一个彩蛋环节,明天的彩蛋环节就留给了这次的Hackthon。如果你期待有小伙伴的加入,可以在明天的会场上发表自己的演说,我们可以称之为: elevator pitch

 

从一线大都市到五线小县城,微信地推海报随处可见,“扫码送现金”,“转发送红包”,等等,为微信的普及,微信支付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这个过程中,张小龙,不花一分钱!
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为大量微信第三方平台的存在,极大降低了微信营销的门槛,全国各地的广告营销企业嗅到商机,全力以赴为微信做推广,并从中分得一杯羹。
支付宝,也可以!我们需要一个支付宝第三方平台,助力中小企业支付宝营销,为支付宝O2O开疆拓土。

两个本科老师的近况

谈及高考,谈及大学,回想大学里印象深刻的老师。

 

我的两位老师:喻之斌,高建生。

 

喻老师近况:

http://people.ucas.ac.cn/~0033155

2012-10~现在,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, 研究员 所长助理
2012-01~2012-05,比利时根特大学, 博士后研究员
2010-11~2012-01,意大利锡耶纳大学, 博士后研究员
2009-01~2010-02,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, 访问学者
2003-09~2008-12,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, 工学博士
2000-07~2012-09,华中科技大学, 助教,讲师,副教授,院长助理,党支部组织委员
1997-09~2000-06,华中科技大学, 工学硕士
1994-07~1997-08,湖北伶俐工贸有限公司, 技术员 技术副厂长
1990-09~1994-06,湖北工业大学, 工学学士
科研项目
( 1 ) 海云大数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, 参与, 部委级, 2012-07–2016-12
( 2 ) 云计算检验检测平台, 参与, 国家级, 2011-07–2015-12
( 3 ) 基于云计算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, 主持, 省级, 2015-01–2017-12
( 4 ) 大规模数据中心能耗可扩展理论研究, 参与, 国家级, 2012-01–2016-12
 
 
高老师近况:
07年被软件学院挖去后,继续讲课。14年还在讲课,还在讲组成原理。
没有什么大的科研业绩,始终默默耕耘在教学第一线。学生评价:http://teacher.zjut.cc/t16415/
 
 

2015年总结&2016年展望

 

2015年总结&2016年展望
 
== 2015 ==
 
除了工作,不记得2015年做过什么了。那么就说说工作吧。今年全部的工作内容都围绕SQL的设计和实现展开,解析器啦,生成器啦,执行器啦,扎扎实实步步为营,做设计,写代码,帮助一下新人成长,并没有什么大的可圈可点之处,都是分内之事。2015年五月份,OB 过了五周年的生日,北京的同学们还开了一个简短的生日party;2015年五月份,白哥离开了我们,我很想念他。到了年关,白哥已经很少被提到,明年的端午还有中秋,再到年关,不知是否还会被想起;2015年7月份,又搞了一次996运动,说实在话,比起上一次的996工作强度还好,就是家属工作比较难做一些;2015年1212,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任性地去了趟四川南充,支援支付宝线下支付活动,竹翁忧心忡忡地问聿明,你们去几天?晓楚的活儿还没干完呢。
 
 
除了雾霾,不记得2015年的生活是什么颜色了。2015年,除了一趟福鼎团队团建,太原朋友婚礼,并没有远游,每空出一丁点时间都是回家,1月一次,2月一次,5月一次,10月一次,12月一次。一来人大了更喜欢故乡的宁静,二来有空尽可能多陪陪父母,谁知道将来的时间会如何流淌?2015年的雾霾,让生活变得毫无意义,2015年的雾霾,并没有在2016年消散,2016,该如何继续面对?想必,每一个能够做选择的人,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。
 
2015年,看东西很杂,不成系统,大部分是Article,很少是Book。Article分为两个主要来源,朋友圈,虎嗅掘金Medium等专业App。读Article的收获都是浅刺激,读完发表一下感叹评论,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,能内化的少之又少。读Book太少了,特别是专业书太少了,一大缺憾。 (顺便说一下,虎嗅彻底垃圾了,以前每日必看,现在我觉得每一篇都在浪费我的时间。多好的媒体,一遇到资本,真是让人悲伤。人,独立的人,又何尝不是)
 
2015年,公司工作之外,学习了两个新鲜玩意儿:Docker,React,都很屌。
 
2015年,几乎不写生活博客,技术博客倒是经常更新。不过都是流水账,记录些结论。
 
2015年,认识了很多朋友,世界的色彩更加斑斓多彩。
 
2015年,尽最大努力为老婆创造了自我成长的空间,monkey同学心智的成长,是这一年最大的收获。不要以为成年人的心智就可以停止生长,你我,何尝不是要继续成长。然而,能不能成长,会不会定格,就看命了。命不好的,凑合稀里糊涂往前过,也未尝不可。心智成长,得靠自己去悟,也得靠去跟生活交锋。没有悟性,生活是生活,我是我,老死不相往来;不接触乌七八糟的生活,悟出来的也只能是个温柔乡,或是一部连续剧,远没有实实在在的第一人称体验来得深刻。2015年,在生活的熏陶下,monkey对人对事的认识,较之从前,有质的飞跃。善哉善哉。
 
 
总之,2015年之于我,就好比微博时代的阅读,是碎片化的,散了时间一地。
 
 
== 2016 ==
 
如果延续2015的工作学习生活模式,自己会给自己打负分。
 
2016年,工作要更系统,更具有连贯性,还要多看相关的书。拓宽对OB的学习边界。
 
2016年,博客要更系统,要写一些高质量的、系统的文章来,写中学,学中写,少写流水账。
 
2016年,回馈那些信任和支持我的朋友。
 
2016年,要改变节奏,过健康、高效的生活。
 
2016年,要带monkey冲出亚洲。
 
 
2016年1月3日,@武汉汉口火车站

可复用的web代码结构

1. 后端代码可复用问题

 * 业务逻辑复用

    – 一次性逻辑

    – 多种场景出现的逻辑

 

 

 * 基础功能复用

    – composer方案

 

2. 前端代码复用问题

 * CSS问题

    – 展现独立于所有代码

 * 组件复用问题

    – Webpack + AngularJS + React  [1][2][3],其中React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案。具体可以看看React-Bootstrap项目就能理解。

 

 

[1] http://webpack.github.io/

[2] http://www.shmck.com/webpack-angular-part-1/

[3] http://react-bootstrap.github.io/getting-started.html#browser-globals

想起小时候一件事

小时候,是很顽皮的。小学的时候,是有派别的。我很多时候跟那几个”最有势力“的娃儿不是”一班儿“的,特别是打架的时候。

校园里,有一根铁棒,相隔1米5的两个方形水泥柱子,就是一个单杠。为了适应不同年级身高的学生,柱子上从高到低有三个水平洞眼,需要不同的高度,就把铁棒插到不同的眼中。

单杠

  单杠只有一个,同时最多只能容纳两个人玩,孩子却有一群,于是,便生出许多事端来,最常见的,就是想独占,你不让,我便抢,口角开路,棍棒随行。

  那一日,不记得是何原因,我和一个娃儿争抢起铁棒,把铁棒从柱子中抽出来,继续你拉我扯,从操场追扯到教室走廊,然后他们一派的还加入了另一个小朋友帮忙抢,不知怎么回事,一拉一扯,我的脑袋被铁棒打中,瞬间天旋地转,昏倒。吓得老师迅速召集了两个高年级的小朋友背着我往医院赶。

  印象最深刻的是,背着我跑的时候,我觉得更昏了,就喊着说”别跑,别跑,不好过“,于是他们就改走,然而我还是觉得他们在跑,一个劲喊”别跑,别跑“。

  到了医院,被放在医生的办公桌上看了一把,被定义为轻微脑震荡,休息一下就罢了。

  不记得第二天有没有接着去上课。

  如今,那两个小伙伴都在同一个城市打工,前不久还在微信的一段小视频里面看到了他们俩。